客服热线:400-887-1616(你呼我回热线)

公司动态

援通走进呼和浩特

2016-11-13 12:32:13    阅读:2898 次

    服务人员协助老人填写满意度调查表

    

    电子保姆一键呼叫方便快捷

    空巢老人期待适合的养老方式

    子女长大成人后就会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而随着子女们在外奔波,工作压力增大,很多家庭的子女们少有时间能常回家看望父母,导致越来越多家庭处于“空巢”状态。独自在家生活的老人们,往往在空荡荡的屋子里独守一台电视机或靠饲养小动物来打发时间,排解寂寞;很多老人只有在节日里,才会听到子女们的电话问候……

    记者从呼和浩特市民政局了解到,截至2014年底,呼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共有41.8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237.98万人)的17.5%。其中,8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6.4万人,占老年人的15.3%。孤寡、独居、空巢老人增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年年递增,由此带来的养老压力,不仅成为个人和家庭的实际问题,也成为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

    “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想找个养老院,但公立的找不到家的感觉,私营的又太贵,每个月的退休金负担不起。现在自己生活还能自理,以后身体不好了还真不知道该咋办。”回民区钢铁路住宅小区的邢大爷在老伴去世多年后,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养老院,但并不如愿。

    近年来,呼市建成各种养老场所100多家,许多家庭无奈把老人送进养老院,但老人们往往因难舍亲情和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而不太情愿,另外,到了养老院,老人们都不太适应那里的生活起居和生活习惯,而患上了“空巢综合征”,心情沮丧,整天无所事事。从目前状况来看,90%以上的老人仍选择在家养老,不愿去外面。而在家养老如果老人身体状况不太好,不花高价钱雇人,就没有固定人来照看老人。所以,探索一种更适合老人生活的养老方式,成为近年来政府、社会、市民关注的话题。

    

    召开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说明会

    政府买单“居家养老”模式将进一步推开

    根据市民需求,2011年呼市民政局注册成立了针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呼和浩特福源社区服务信息中心,以无偿、低偿、有偿的形式为不同层次的孤寡老人提供居家服务,4年来深受广大市民欢迎。

    12月15日,家住地质局南街地矿住宅小区的75岁老人郜素兰兴奋地对记者述说着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带来的好处,她说:“我心脏和肺部都不太好,快走几步就喘不上气了,老伴去世10多年,三儿一女不是在外地,就是常出差,多数时间一个人在家,上周突然喘的厉害想让儿女们回来,可是又眼花看不清,总拨不通电话干着急。这时想起按电子保姆的红键求救,很快工作人员就接通了电话,并通过GPS定位功能,找到我住在哪里,第一时间将我送到医院得到了及时救助。”

    新城区星火巷社区的阿拉坦大爷也有同感,今年7月的一天晚上,家中的自来水管突然爆裂,不到半个小时,房间里水溢半尺并渗透墙壁。深更半夜,儿女又不在身边,老人干着急不知所措。就在这时,大爷想到了电子保姆,按下红键求救,不到2分钟,就有工作人员给老人回话询问情况,立即安排维修人员上门抢修。事后,他逢人便讲家中电子保姆的便捷。

    福源社区服务信息中心副主任邓志介绍到:“居家养老家庭基本都安装了电子保姆、配备一键式手机,有红、绿键特殊服务功能提供24小时在线服务。按红键提供紧急救助服务。如果老人家里需要生活照料、打扫家、擦玻璃、洗衣物、清洗油烟机、疏通管道、维修电器、买菜送米等生活帮助,按绿键后,工作人员很快受理并及时派人上门服务。中心成立至今4年来,有20000多户孤寡老人享受到了居家养老服务,范围覆盖了呼市四区12个街道30多个社区。”

    记者从呼市民政局老龄办获悉,呼市近日出台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政策,并准备在2016年在市四区进一步推广这一养老服务模式。届时,全市6788位60岁至90岁的非农业户籍低收入老人和“三无”老人,都将纳入全年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范围。

    

    服务人员帮助加快农村养老院建设

    

    服务志愿者发放养老服务体验卡

    让居家养老体现出“一碗汤的距离”

    呼市居家养老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怎样做得更规范,更适宜老年人?呼市民政局副局长武成义介绍:“明年要大范围推广居家养老服务,我们将有效整合现有的为老服务资源,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文化站、劳动保障工作站等作用,统筹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内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公共资源向老年人优惠开放。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国有空置房、公园、广场等空间,开辟老年人文化和运动健身场所,大大缓解老年基础设施不足的矛盾。”

    “目前,我们的养老专业队伍人才仍缺乏,无法满足养老服务市场需求。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开展对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逐步推行持证上岗制。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充分发挥社会志愿者作用,帮助老人做晚餐、清扫房间等活动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各种公益性服务。”呼市民政局副局长兼市老龄办主任王旺盛告诉记者。

    新华社内蒙古分社副社长王占义对此深有体会:“居家养老方式,充分利用原有的家庭住房、家具和生活设施等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可谓经济、实惠、便利,周到,既节约了个人与社会的经济成本,减少了子女的负担,还保留了家庭养老的优势,让老人不离开所熟悉的居住环境而安心在家养老,享受多种多样、不同需求的服务。对老人而言,住在自家熟悉的环境养老,看到相识的邻里,可以感受到一种温暖和友情。对社会而言,这种模式可以将政府、社区和市场的力量集中在一起,经济实惠,便利周到,是破解老龄化社会问题的最好选择。”

    原呼市人大副主任李月清说:“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其实就是把养老院‘搬’进了家里,一定要用心去做,既要满足老年人物质、文化、情感和精神慰藉的需求,又要让老人享受到如家人般的照顾,居家养老比其它方式更具人性化,也很有个性化,确实能让老年人体验到颐养天年的愉悦感。上世纪70年代,日本伦理学家针对‘空巢’家庭剧增现象十分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碗汤距离’的概念,即子女与老人居住距离不要太远,以送过去一碗汤而不会凉为标准。这样子女既有自己的世界,又能够方便照顾长辈。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我们呼和浩特的居家养老定能实现、甚至拉近‘一碗汤’的距离。”(记者 皇甫秀玲)

     评论:让养老更从容

    我国已经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有材料表明,全国现有65岁及以上的人口近1.4亿人,失能与半失能老人近4000万人,这个群体还在不断壮大。日益突出的养老问题日益引起各方关注——“由谁养老”,“怎样养老”,“养谁的老”等问题接连抛出,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如何有效解决养老服务的不均衡,如何在更广的范围内提供价廉质优的养老服务,如何探索更加多元合理的养老模式,纾解公众的养老焦虑,已然成为当下的迫切问题。

    政府部门应做好养老机构的合理化分布,提升养老机构的环境质量和服务水平,让公众对其产生更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在物质保障方面为养老机构提供更强大的财政支撑,让老人进得去、住得起养老院。除了政府层面外,还要在鼓励民间力量介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对其进行有效约束和监管的机制,杜绝那些只管利益不管后果的现象。同时,还应探索多种切实可行的养老模式,比如医养结合、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相结合等养老模式,在推进养老社会化、市场化的同时,给老年人更多选择的空间。让每个人都能从容面对老之将至,这是一个社会最普惠的慈善。

    为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呼和浩特市积极推进养老福利事业发展,以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推进玉泉区、赛罕区综合福利中心“公建民营”试点,在土左旗打造1至2所“公建民营”模式的敬老院,在武川县打造1所“民办公助”模式的敬老院;加快旗县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建设;在5个旗县续建、新建、改扩建10所幸福院,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扶持社会力量投资续建、新建养老机构6所,积极开展政府购买社区服务工作,通过多种方式,转变服务模式、充实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X